极力攻下土壤环境质量底线权威理解“土十条”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(记者荣启涵吴晶)国务院日前公布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全称“土十条”),这是时隔“大气十条”“水十条”之后向环境污染开战的又一次国家行动。“土十条”部署的涉及措施能否提高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的土壤环境?能否遏制伤害群众身体健康的土壤污染问题?能否攻下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性的土壤环境质量底线?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就这些问题展开了答案。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问:我国土壤环境的总体状况如何?问: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粗犷,产业结构和布局仍不尽合理,污染物废气总量较高,环境质量受到相当大影响。当前,土壤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。我国土壤总的点位微克率为16.1%。污染类型以无机污染居多,有机污染次之,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;在有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,耕地、林地、草地、并未利用地土壤点位微克亲率分别为19.4%、10.0%、10.4%、11.4%。我国局部地区土壤污染较轻。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、东北杨家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更为引人注目,西南、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微克范围较小;镉、汞、砷、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产于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、从东北到西南方向渐渐增高的态势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土壤环境问题引人注目,抽样调查表明,污染企业及其周边点位微克率为36.3%、工业废弃地为34.9%、工业园区为29.4%。土壤污染防治跟上较早、基础薄弱问: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到了哪些工作?问:与发达国家比起,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跟上较早,目前的工作基础还很脆弱,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仍未构成。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,我国科学家开始注目矿区土壤、污灌区土壤和六六六、滴滴涕农药大量用于导致的耕地污染等问题。“六五”和“七五”期间,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反对积极开展农业土壤背景值、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等研究,累积了我国土壤环境背景的宝贵数据,在此基础上制定并于1995年公布了我国第一个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》。近年来,我国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显,引发社会普遍注目。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探索,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获得一定效益。一是的组织积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,掌控了我国土壤污染特征和总体情况;二是实施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文件,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体系;三是积极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改工作,完备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;四是制订实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,启动土壤污染管理与修缮试点项目;五是编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,全面推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。